手術室
手術室介紹
手術室是為病人提供手術及搶救的場所,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手術室應與手術科室相接連,還要與血庫、監護室、麻醉復蘇室等臨近。抓好手術切口感染四條途徑的環節管理,即:手術室的空氣;手術所需的物品;醫生護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膚,防止感染,確保手術成功率。要求設計合理,設備齊全,護士工作反應靈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術室要有一套嚴格合理的規章制度和無菌操作規范。隨著外科技術飛速發展,手術室工作日趨現代化。
手術室凈化系統
高效安全的手術室空氣凈化系統,保證手術室的無菌環境,可以滿足器官移植、心臟、血管、人工關節置換等手術所需的高度無菌環境。
采用高效低毒消毒劑,以及合理使用,是保障一般手術室無菌環境的有力措施。根據不斷討論與反復斟酌,修訂后《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中,關于一般手術室的條文最終確定為:“一般手術室應采用末端過濾器不低于高中效過濾器的空調系統或全新風通風系統。室內保持正壓,換氣次數不得低于6次/h”。其它未涉及參數,如溫濕度等,可參照Ⅳ級潔凈手術室。
手術室區域劃分
手術室須嚴格劃分為限制區(無菌手術間)、半限制區(污染手術間)和非限制區。三區分隔開的設計有二:一為將限制區與半限制區分設在不同樓層的兩部分,這種設計可徹底進行衛生學隔離,但需二套設施,增加工作人員,管理不便;二為在同一樓層的不同段設限制區和非限制區,中間由半限制區過渡,設備共用,這種設計管理較方便。
限制區包括無菌手術間、洗手間、無菌室、貯藥室等。半限制區包括急診手術間或污染手術間、器械敷料準備室、麻醉準備室、消毒室。非限制區設更衣室、石膏室、標本間、污物處理間、麻醉復蘇室和護士辦公室、醫護人員休息室、餐廳、手術病人家屬休息室等。值班室和護士辦公室,應設在入口近處。
空氣凈化
手術室的空氣壓力根據其不同區域(如手術間、無菌準備間、刷手間、麻醉間和周圍干凈區域等)潔凈度不同要求而不同。不同級別的層流手術室其空氣潔凈度標準不同,例如美國聯邦標準1000級為每立方尺空氣中≥0.5μm的塵粒數,≤1000顆或每升空氣中≤35顆。10000級層流手術室的標準為每立方尺空氣中≥0.5μm的塵粒數,≤10000顆或每升空氣中≤350顆。依次類推。手術室通風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各工作間內的廢氣;確保各工作間必要的新鮮空氣量;去除塵埃和微生物;保持室內必要的正壓。 能滿足手術室通風要求的機械通風方式有以下兩種。機械送風與機械排風并用式:這種通風方式可控制換氣次數、換氣量及室內壓力,通氣效果較好。機械送風與自然排風并用,這種通風方式的換氣及換氣次數受一定限制,通風效果不如前者。手術室的潔凈級別主要是以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數和生物粒子數來區分。目前,最常用的是美國宇航局分類標準。凈化技術通過正壓凈化送風氣流控制潔凈度來達到無菌的目的。
根據送氣方式不同,凈化技術可分為紊流系統和層流系統兩種。(1)紊流系統(Multi-Directional Manner):紊流系統的送風口及高效過濾器設于頂棚,回風口設于兩側或一側墻面下部,過濾器和空氣處理比較簡單,擴建方便,造價較低,但換氣次數少,一般為10~50次/h,容易產生渦流,污染粒子可能在室內渦流區懸浮循環流動,形成污染氣流,降低室內凈化度。只適用于NASA標準中 10 000~1000 000級的凈化室。(2)層流系統(Laminal Flow System);層流系統利用分布均勻和流速適當的氣流,將微粒、塵埃通過回風口帶出手術室,不產生渦流,故沒有浮動的塵埃,凈化度隨換氣次數的增加而提高,適用于美國宇航局標準中100級的手術室。但過濾器密封破損率比較大,且造價較高。
- 客戶留言
- Client Messages
